孩子得了手足口病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赶快去医院!
手足口病是让不少家长揪心的儿童常见传染病。别担心,这篇文章用简单易懂的话,带您搞懂它、应对它、防住它。
手足口病是让不少家长揪心的儿童常见传染病。别担心,这篇文章用简单易懂的话,带您搞懂它、应对它、防住它。
新学期开始后,手足口病又迎来新一轮发病高峰,一方面散居学龄前儿童感染发病数量增加,另一方面托幼机构和小学手足口病暴发事件增多,防控压力随之剧增。然而,尽管手足口病疫情看似来势汹汹,但其本身仍然是可防可治,只要措施得当我们仍然可能把手足口病危害降到最低。今天我们
随着秋冬季的到来,气温逐渐下降,这一时期也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。许多人在这段时间容易患病,如感冒、咳嗽频发,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疾病。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,传染性强但属于自限性疾病,并非“不治之症”。
10月23日,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秋冬季健康防护提示,秋冬季天气转凉,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等疾病传播风险上升,2025年秋冬季我省需关注流感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感染和输入性疟疾等。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,以5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。既往监测结果显示,每年4月份开始我国手足口病病例数逐渐增多,5—7月为春夏季高峰,10—11月为秋季小高峰。
很多家长以为手足口病是“严重的感冒”,其实它是由肠道病毒(比如柯萨奇病毒、EV71病毒)引起的传染病,有自己的“专属信号”。
入秋后气温渐凉,“春捂秋冻”的说法让不少家长纠结孩子穿衣。幼儿园温馨提示:秋天虽适合耐寒训练,但“秋冻”需因人而异、循序渐进,盲目“冻”可能适得其反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(如柯萨奇病毒A16型、肠道病毒71型)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。该病传染性强,但若能在先兆期发现并及时干预,可有效减轻症状、降低传播风险。了解手足口病的先兆表现,对家长和监护人来说尤为重要。
近期,一位家长在小红书上发帖称:孩子幼儿园发布病毒性传染病预防提示,自己开始以为只是普通传染病而已。结果有一天,老师突然打电话说,孩子发烧了。可怕的是,就在就医排队时,孩子突然不受控制地抽搐,嘴里吐泡沫,双眼斜视并且上翻,牙关紧紧咬着。自己快要吓坏了。后来才发
2025年10月12日0时至10月18日24时,广东省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(含无症状感染者),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。个案分布在江门市795例,佛山市241例,深圳市202例,广州市189例,揭阳市89例,潮州市81例,汕头市68例,肇庆市57例
2025年10月12日0时至10月18日24时,广东省新增报告2086例基孔肯雅热本地个案(含无症状感染者),未报告重症和死亡个案。个案分布在江门市795例,佛山市241例,深圳市202例,广州市189例,揭阳市89例,潮州市81例,汕头市68例,肇庆市57例
手足口病是一种以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的儿童传染病,多发生于 5 岁以下儿童,多数患儿预后良好,但少数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,需高度警惕。
“山东一月报告传染病3万多例,还死了39人,这情况是不是很严重?”10月15日山东省卫健委发布9月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后,不少网友看到“37612例”“死亡39人”的数字就慌了神,甚至有人猜测“是不是有新传染病暴发”。
10月16日,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,本月以来,手足口病在我省呈现小高峰态势,并且,最新病原监测显示流行优势毒株正从CA16型向CA6型转换,两种毒株引发的症状差异明显,5岁以下儿童尤其需要重点防护。
“手足口病高发于6月龄到5岁儿童,其中以3岁以下儿童最易感染患病。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10天,平均潜伏期为3至5天。”镇江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(免疫规划科)助理研究员王慧敏介绍说,通常每年4月至6月、9月至11月是两个发病高峰,监测显示,我市9月报告手
10月16日,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提醒,本月以来,手足口病在我省呈现小高峰态势,并且,最新病原监测显示流行优势毒株正从 CA16 型向 CA6 型转换,两种毒株引发的症状差异明显,5 岁以下儿童尤其需要重点防护。
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,常在夏秋季节多发,主要通过接触、飞沫、粪口途径传播,极易在幼儿园、托儿所等人群密集场所引起聚集性疫情。
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、手足口病以及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。10月14日,记者在乐山市疾控中心了解到,从当前我市监测情况来看,流感阳性率呈上升态势,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感染处于高发水平,以上疾病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中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,提醒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,集体机构
据中疾控微信公众号消息,国庆和中秋长假结束,2025年10月需关注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肠炎、猴痘等传染病。